
新湖南客戶端9月3日訊(通訊員 付勇 廖湘 陳前)最近一段時間,東安縣各鄉鎮場正在忙著收割中稻,糧農們收谷、運谷、烘谷、賣谷,到處可見秋收農忙的喜人景象,糧食生產成為了該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道主要風景。
今年50歲的鄭善國是東安縣鹿馬橋鎮泉水社區有名的種糧大戶,他種植的中稻就有1500多畝,這段時間他正忙著收割中稻,前前后后已經忙活了一個多月。“我今年育秧的時候就計劃好了,一共插了四個品種的中稻,都是錯開成熟的,便于安排收割和烘干時間。”鄭善國得意的說。
2019年,鄭善國結束了廣東佛山的裝修生意回到家鄉,把140萬的積蓄全部投入糧食生產,先后購置了飛防無人機、拖拉機、插秧機、收割機、烘干機,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,用鄭善國自己的話說就是“收割出售,谷子不落地。”雖然鄭善國種糧時間不算長,但是有了國家的種糧政策和農技人員的精心指導,鄭善國種糧嘗到了甜頭,也有了底氣。“今年我的中稻平均畝產1100多斤以上,一百多萬收入應該有。”鄭善國笑著說。
東安縣鹿馬橋鎮鎮長陳利志介紹:“我們鎮把糧食生產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,重點是鼓勵糧農種植雙季稻,扶持大戶規模化種植、機械化種植。目前全鎮共培育30畝以上種糧大戶122戶,常年糧食播面5萬畝以上,糧食生產已經成為我鎮鄉村振興、糧農增收的主要產業。”
據了解,東安縣今年共落實早稻面積27.3萬畝、中稻面積19.67萬畝、晚稻面積28.1萬畝,在面積和產量上較往年相比都有所提高,其中中稻在9月底前可全部收完,平均畝產537.6公斤,總產量可達10.57萬噸。
責編:田文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